1983年,一位老父亲执意将儿女赶出家门独自生活,直到2004年才揭开真相:原来
1983年,一位老父亲执意将儿女赶出家门独自生活,直到2004年才揭开真相:原来他曾在毒贩窝点潜伏11年,连睡觉都时刻警惕不敢脱衣,秘密传递了900多份关键情报,只因担心家人会遭到报复。【消息源自:《卧底金三角:一位退休教师的禁毒传奇》傅衍鲲回忆录,2008年出版;央视《感动中国》2007年度人物专题报道;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2005年跨境缉毒案例解密档案】1993年夏天,云南边境小镇的卫生院里飘着刺鼻的消毒水味。傅衍鲲攥着病床上年轻人的手腕,那只布满针眼的胳膊像根枯树枝。"勒干,你看看自己像什么样子!"他声音发颤,指甲几乎掐进侄子的皮肉里。十九岁的傅勒干却只是痴痴地笑,瞳孔散得老大:"大伯,飘着呢......"这个瞬间改变了傅衍鲲的人生轨迹。他记得把侄子从北京接来养病时,弟弟在火车站红着眼圈拜托:"哥,我就这一个儿子。"当时谁能想到,在禁毒办工作的父亲,儿子却栽在了毒品上。卫生院的白炽灯管嗡嗡响着,傅衍鲲突然把搪瓷缸砸向墙壁,惊得护士冲进来查看。碎片溅到军绿色胶鞋上——这双他退伍二十年都没舍得扔的鞋子,此刻沾着亲人的血泪。三个月后,瑞丽市最气派的珠宝店里,穿中山装的傅衍鲲正用放大镜端详翡翠。"傅老师好眼力!"店主老周凑过来,"不过要我说,杨司令家公子大婚,送这个更体面。"他压低声音递过名片,背面用铅笔写着"木姐镇28号"。傅衍鲲嘴角微微抽动,镜片后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——这正是禁毒办给他的接头暗号。第一次见到毒枭杨茂良是在露天靶场。这个被称为"金三角狼王"的男人正骂骂咧咧:"什么防弹衣,一枪就透!"傅衍鲲不动声色接过枪,三发子弹在五十米外的人形靶胸口凿出个等边三角形。"杨司令试试这个。"他递上自己改装的防弹背心。子弹"铛"地卡在陶瓷板里时,毒枭拍着他肩膀大笑:"老傅,给我当军事顾问吧!"在毒窝里讨生活就像走钢丝。有次杨茂良突然把枪拍在桌上:"听说最近有条子混进来了?"傅衍鲲正削着苹果,水果刀在指尖转了个圈:"要我说,该查查新来的厨子。"他慢条斯理嚼着苹果片,后脊梁的汗却把衬衣湿透了。那天夜里,他借着月光把微型相机里的胶卷塞进3088号信箱——这是他和上线约定的死信箱,藏在菜市场腌菜坛子底下。最危险的时刻来自自己人。1999年泼水节,助手小黑突然往他茶杯里扔了颗冰糖:"傅叔,尝尝缅甸的新茶。"傅衍鲲盯着杯底没化完的晶体,抄起茶壶浇在小黑头上:"兔崽子!杨司令最恨手下碰这个!"后来他才知道,这个跟了他五年的小伙子,为二十万赏金把他卖了个干净。要不是厨师老李偷偷塞纸条,他早被埋在橡胶林当肥料了。2004年清明节,傅衍鲲蹲在弟弟墓前烧纸钱。火光映着墓碑上"禁毒英烈"四个字,也照亮他手里泛黄的笔记本——十一年卧底,九百多条情报,四十六个毒窝坐标。纸灰被风吹起来时,他摸出打火机把笔记本也点了。"哥给你报仇了。"他对着墓碑说,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齿轮。远处传来扫墓孩子的笑闹声,阳光把新生的野草照得发亮。晚年有记者问他后不后悔,老人摸着左肋的枪伤笑了:"当年勒干戒毒成功开了修车行,去年给我生了个胖孙子。"他忽然压低声音,仿佛还在卧底时期:"知道吗?现在年轻人玩的'奶茶粉',比我们那会儿的海洛因毒十倍......"客厅电视正重播《感动中国》颁奖礼,掌声淹没了他的尾音。